“疫”线传真|天使心愿:抱抱我那出生还未见面的孩子
题图照片:河南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王海明和他出生40多天,但还未见面的孩子第一张特殊合影。
今年35岁的王海明,是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的医生,2月2日,他随着河南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来到武汉,支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2月3日,也就是他到达武汉的第二天,他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如今孩子已经出生40多天了,他还没能抱过孩子。
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是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这里所接收的病人都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他所在的病区是2月3日21时开始接收病人,病区共56张床位,开区当晚就收治20余人。
“对于我和我们援鄂医疗队队友来说,从河南来到武汉,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和高强度的工作任务,无论是心理还是身体,都面临着很大压力,但看到这么多患者等待着我们去治疗,我们每个人又都充满了信心和动力。”王海明说。
凌晨两点,王海明和同事们还在电脑中查看患者前一天的病例报告以及诊疗情况,再结合值班护士反映的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下一步的诊疗方案。累了,他们就轮流在凳子上休息一会儿。
凌晨三四点,病房区静悄悄的,患者们都已经入睡。如今几乎每天都有患者康复出院,这也是医生们最大的欣慰。
早晨6点,王海明和同事们就要穿着防护装备进入病房查房。病房属于污染区,他们进入之前需要穿着多层防护服。“刚开始来的时候穿一套防护装备需要近一个小时,如今已经熟能生巧,大概需要20多分钟,虽然对各个步骤熟练了,但是也不敢有丝毫的马虎。”王海明说。
“每一次进入病房都如上一次战场冲锋,进入到那里以后心理上不能有任何杂念,看一眼未曾抱过的孩子,我就要进入病房了,患者就是我的唯一。”离家40多天了,王海明心里最惦念的还是出生以后还未见面的孩子。
每次进入病房前,院感(专门负责医护人员的防感染工作)会再三为进入病房的医护人员检查防护装备,一切妥当后,他会亲自送医护人员到污染区的门口并挥手告别。
早晨七点,一位即将康复出院的患者来找医生沟通情况。“在救助患者的过程中,我们与每一位患者都建立了身后的感情,很多患者会给我们留下电话,希望等疫情结束了,请我们到他们家做客,带着家人到常到武汉玩。”王海明说道。
一天的工作结束了,王海明回到驻地后,从网上看到一部分援鄂医疗队的队员已经完成了援鄂任务,平安的凯旋返乡的消息。他说:“虽然很羡慕他们,但是我和同事们还要继续留守在医院里帮助患者康复,我也觉得很自豪。相信不久的将来,所有的患者都能康复回家,到那时我和同事们也可以回到家乡,抱一抱从出生还没有抱过的孩子,陪他快乐的玩耍,与家人幸福的生活。还有再次感谢热心的网友们帮我儿子取的名字'王佑华'。”
摄影并文:薄高鹏 (中国摄协摄影小分队成员)
题图设计:瞿潇
编辑:张双双
特别提醒
在全民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刻,
广大摄影人须遵守防范疫情的各项规定,
用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做贡献!
“疫”线报道相关阅读
“疫”线传真 | 武汉理发志愿者:“理疫之帮”的“头”等大事
“疫”线报道 | 天使的视角
更多来自“疫”线的摄影报道
请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进入中国摄影家协会官网专题页面!
更多精彩小视频
敬请扫码关注中国摄影家协会抖音号